A:含水量高的角质层,在肌肤表面正常脱落老化的角质细胞。B:含水量不足的角质层,脱落不完全,角质细胞堆积。(干燥的肌肤)
保湿途径一:增加角质层的含水量。化妆品中的保湿剂具有吸水性,使角质层由上而下形成水蒸气梯度,补充表面水分向干燥大气环境蒸发的损失。皮肤周围相对湿度至少达到70%,吸湿剂才能从外界环境吸收水分,而实际中相对湿度是不能达到这一水平的,故局部使用吸湿剂大多是从真皮中吸收水分。(例如:甘油、丙二醇、丁二醇、EG-1、海藻糖……)
保湿途径二:保证角质层的含水量。减少无感蒸发,通过对于肌肤的封闭达到抑制角质层的水分流失,以及保护皮肤不受外界物质干扰,这类保湿剂的特点是不会被皮肤吸收,会形成一层油膜,隔离肌肤的水分向空气中蒸发从而达到减少角质层的水分流失。(例如:油脂类、蜡类、硅油、凡士林……)
(最下层是基底层,中间饱满的是角质形成细胞。最上面是角质层。)
角质层的“泥砖结构”本身是良好的屏障,“砖”指角质细胞,角质细胞通过桥粒像话连接,角质蛋白中含有天然保湿因子,是防止水分流失、化学物质和微生物入侵的物理屏障,水合的角质细胞为角质层提供弹性;“泥浆”指细胞间脂质,也称之为脂质双分子层,含有脂肪酸、神经酰胺、胆固醇三大类,是角质层的保湿屏障,也可防止多种化学物质的穿透。
脂质双分子层主要成分:神经酰胺:40%;胆固醇:30%;脂肪酸:20%;
(这些脂质有亲水极和亲油极,在角质细胞间和周边自动排列成双分子层。)
这些脂质自动形成双层排列结构,形成防水和防止大多数化学结构通过强大的屏障。
保湿途径三:“砖”的修复与强化,促进细胞自身保湿能力。天然保湿因子(NMF)具有很强的亲水性,有效防止水分散。NMF的这些成分与蛋白质结合,存在于角质细胞中。角蛋白也是具有吸湿性,但不能长时间保持,易蒸发,而NMF则能增强角质蛋白的吸水和保水能力;角质蛋白细胞的脂质和蛋白质共同构成保护NMF的细胞膜,阻止NMF流失,从而使得角质层保持一定含水量。(构建肌肤三明治保湿结构)。(例如:维生素E、维生素C、维生素原B5、胶原蛋白、吡咯烷酮羧酸钠、乳酸、乳酸钠、尿素……)
NMF中吡咯烷酮羧酸和乳酸盐占较大比重,在角质层保湿上起重要作用,但其本身无保湿性,在皮肤内形成钠盐,方能发挥保湿效果。皮肤角质层的细胞壁和脂肪中存在着NMF的亲水性物质及细胞脂质和皮脂等油相成分,包括游离脂肪酸、甘油三酯、甘油二酯、甘油单酯、游离胆醇、胆醇酯类、角鲨烷、烷烃和蜡类等,其中NMF占30%,油性成分占11%,这些油性成分与NMF相结合,消耗油脂的同时也能锁水,从而达到控油。
保湿途径四:“泥浆”的填充完善。修复加强角质层的保湿屏障系统,通过脂质屏障剂、神经酰胺等来补充其中的元素,修复肌肤天然屏障,强化皮肤脂质结构,从而加强肌肤的锁水能力;(例如:芫荽提取物、RMT……)
保湿途径五:提高角质层的结合水比例,通过胶原蛋白和大分子类的原料提高角质层的水合能力,配合小分子吸收水分,让角质层的结合水含量的比例增加,从而让肌肤的含水量提高的同时,让肌肤更水润有弹性;(例如:透明质酸、芦芭胶油、芦芭胶CG、PMB、葡聚糖……)
保湿机理总结:
减少角质层水分流失(通过“砖”和“泥浆”的修复强化,以及角质层的水合度)
1. 脂质结构修复强化:芫荽提取物、RMT、胆固醇硫辛酯、脂质屏障剂……
2. 角质细胞修复强化:VE、VC、VB5、胶原蛋白、PCA-L、乳酸、乳酸钠、尿素、氨基酸保湿剂、天然保湿因子、AM-20……
3. 提高角质层水合度:透明质酸、芦芭胶OIL、芦芭胶CG、PMB、葡聚糖……
增加肌肤的含水量
1. 封闭剂,减少水分流失:油脂类、蜡类、卵磷脂、脂肪酸、脂肪醇、凡士林……
2. 吸湿剂,增加水分含量:甘油、丙二醇、丁二醇、EG-1、海藻糖……